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大陸研究方法專題
Seminar on the Methodology of Mainland China Studies 
開課學期
109-2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政治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石之瑜 
課號
PS7047 
課程識別碼
322 M4240 
班次
 
學分
2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6,7(13:20~15:10) 
上課地點
社科研602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2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92zhongdayan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探索中國大陸作為研究對象的知識論與方法論,檢討並反省中國研究者與中國研究的關係。核心的問題在於,今天人們關於中國的概念是怎麼演變而來的?具體而言,也就是要去分析,這些關於中國的想像,反映了什麼歷史、性別、宗教、政治、認同的需要。
內容分成兩部份,第一部份討論中國如何成為一個有意義的研究對象,涉及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相互構成。第二部份討論的是,具有且接受中國身分的人如何實踐這個身分,乃涉及研究對象作為知識主體的能動性問題。
關於中國大陸研究是否應採主流社會科學的方法,邇來知識界有許多知識論上的反省。限於時間,本課程只能介紹其中若干思路,重點在於引介文化研究與中國大陸研究兩個領域之間的相互啟示。 

課程目標
待補 
課程要求
期末書評:Shih的中國研究方法批判(共三本)
Chih-yu Shih et al,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Theory: The Balance of Relationships (Routledge)
Chih-yu Shih, Autonomy, Ethnicity, and Poverty in Southwestern China: The State Turned Upside down (Palgrave)
Chih-yu Shih, Post-Chineseness: Cultural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(SUNY)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三 13:00~15:00 備註: 請事前約定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待補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參與 
20% 
 
2. 
課堂報告 
30% 
 
3. 
期末書 
50% 
Shih的中國研究方法批判(共三本) Chih-yu Shih et al,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Theory: The Balance of Relationships (Routledge) Chih-yu Shih, Autonomy, Ethnicity, and Poverty in Southwestern China: The State Turned Upside down (Palgrave) Chih-yu Shih, Post-Chineseness: Cultural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(SUNY)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6  課程簡介 
第2週
3/5 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心理比對 一
Lucian Pye, The Mandarin and the Cadre: China’s Political Cultures (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,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) 
第3週
3/12 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心理比對 二
Kwang Kuo Hwang, Foundations of Chinese Psychology: Confucian Social Relations (Springer) 
第4週
3/19 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身分共構 一
Stefan Tanaka, Japan’s Orient: Rendering Pasts into History (Duke University Press) 
第5週
3/26 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身分共構 二
溝口雄三,作為方法的中國(國立編譯館) 
第6週
4/9 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身分共構 三
孫歌,竹內好的悖論(北京大學出版社) 
第7週
4/16  播放赤月 
第8週
4/23  研究現場的範疇與流動性 一
Richard Madsen, China and the American Dream: A Moral Inquiry (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) 
第9週
4/30  研究現場的範疇與流動性 二
Chih-yu Shih, ed., Hong Kong: Identity,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Culture, China Report 54, 1 
第10週
5/7  研究現場的範疇與流動性 三
Chih-yu Shih, ed., Producing China in Southeast Asia: Knowledge, Identity, and Migrant Chineseness (Springer) 
第11週
5/14  研究現場的關係脈絡 一
周蕾,婦女與中國現代性:東西方之間閱讀記(麥田) 
第12週
5/21  播放The Joy Luck Club 
第13週
5/28  研究現場的關係脈絡 二
Chih-yu Shih et al, eds., Colonial Legacies and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China and Chineseness: Unlearning Binaries, Strategizing Self (World Scientific) 
第14週
6/4  研究現場的關係脈絡 三
Chih-yu Shih, ed., Knowing China through a Religious Lens: Engagement, Self-fulfillment, and Scholarship,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 11, 2 
第15週
6/11  研究現場的關係脈絡 四
Peter Katzenstein, ed., Sinicization and the Rise of China: Civilizational Processes beyond East and West (Routledge) 
第16週
6/18  課程檢討